第二批新房入市,前滩又登热搜——地标级项目世纪前滩天御终于上市。
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前滩南,西区首发项目百合园入市,价格超过前滩,直逼百汇园。

这时大家陷入了无穷纠结中:
认可前滩南的开始纠结,百汇园、前滩天御、百合园怎么选?
不认可的也开始纠结,百合园凭什么那么贵?
01
其实环二纠结的比大家更早,前滩南规划刚出来就开始想不通:这样稀缺的土地,为什么要做成低密居住区?

上海的核心战略是一江一河,黄浦江两岸寸土寸金,三林滨江还是核心江段。
前滩南整体容积率0.45,446万方土地上只规划了204万方建筑。
这不是浪费土地吗?
之前沿河地段草草建成住宅的是普陀,苏州河大量优质地段都建成了小区。

北区最好的两个湾区建成了中远两湾城,南区两个湾区分别建成了大上海城市花园、半岛花园。
优质地段草草结束,直接导致普陀没有一片土地入选中央活动区。
如果苏州河沿线保留一些土地,打造大型公共活动中心,普陀的地位也会提升不少。
现在三林滨江又犯同样错误吗?
带着这种疑惑,环二请教过专业人士,他们的答复是:不然呢?
是啊,不做低密住宅又能做什么?
做CBD吗?前滩还没建完,北外滩估计还要15年,东外滩保守需要15年,北滨江、金滩还在排队,三林滨江做得了CBD吗?
做产业园?浦东大片的空地、临港大片的空地,滨江区域地价那么高,谁来做产业园?
所以做低密住宅最稳妥,短期可以卖地赚钱,长期也有缓冲。
容积率嘛,向上调很简单,你懂的。
想明白出发点,前滩南低定位就清晰了。
02
前滩南的另一个定位是,将前滩的红利吃透。

上海大部分地区发展成CAZ用了一百年,虹桥开发区快一点,用了40多年。
徐汇滨江借助世博东风,只用了15年;前滩,只用了10年。
当然前滩也有自己的问题,比如没有太多好房子。
前滩地块都不大,很难做出品质小区。再加上强限价,建设成本压缩到极致。
而且还有很多想不通的奇葩设计,户型没人看得懂。
这时前滩南出现一个高品质居住区、顶流小区,自然可以狠狠的收割一波流量。
在这个角度讲,前滩南的定位类似碧云。
陆家嘴负责提升地段价值,不喜欢住在CBD的高端客群自然需要碧云——即使当初碧云给外国人准备,后来却实际承担了市区别墅的职能。
当然前滩能级不如陆家嘴,前滩南定位自然不如碧云。
西区首发项目绿城百合园密度最低、定位最高,套均面积270平。

21-03、21-05地块为百合园
270平不算小,1.1容积率不算高,跟碧云别墅比还是差了一档。
其他小区容积率高了不少,户型也会小一些,整体定位与森兰、新江湾类似。
不过西区只有3035套房子,规模不如后两者。
东区是动迁房+小户型商品房,定位就低了很多。

东西两区有明显隔阂,形不成规模效应。

三面绿化一面江,美则美矣,商业就很难养成。
滨江一线虽说规划了不少商业,按这版规划大概率养不活。

40万人口养活一个10万方商业,西片区商业面积达到11.6万方,你想想这难度。
别指望东片区,东片区直接去前滩。
这样的一个封闭地段适合什么人呢?适合领导住啊。
03
讲到这答案基本清晰了,前滩南价格超过前滩明显是割韭菜。
前滩天御是前滩地区绝对的地标,定位超过九宫格三湘和格力。
如果换到陆家嘴,不说是汤臣一品级别,至少也是北滨江豪宅。
陆家嘴辐射的碧云别墅区,总价很高,单价却低了不少。
即使是刚交房的碧云尊邸,成交单价也仅18万左右,还是不如陆家嘴、北滨江一线豪宅。
碧云与陆家嘴风格不同,却都是成熟片区,定价尚且有差距。
前滩接近成熟,百合园周边刚启动开发,价格就持平明显不合理。
当然前滩南本来就是吃红利赚钱嘛,不寒碜。
当然绿城的品牌很响,吸引了不少流量。
且不说今日绿城与往日不同,被中交控股后开启了高周转路线,品质已经没有传说的神奇。
即使是达到往日水准,溢价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高。森兰绿城御园虽说不便宜,并没有拉开邻居太大差距。
时代不同了,开发商区分度已经没那么高。
04
当然百合园还有另一对手——百汇园。
徐汇滨江与前滩同属CAZ,然而居住定位明显徐滨更高。
总价上前滩3房处于1800-2400万区间,徐汇滨江3000万起。
单价上前滩虽说有20万以上成交,却是个例,大部分只有15-18万;徐汇滨江20万单价是主流。

没办法,世博-前滩-徐汇滨江铁三角中,徐滨现在就是领头羊。
徐汇滨江体量太大,现在尚不如前滩成熟,写字楼租金也低于前滩中心。
西岸金融城交付后,徐汇滨江日趋成熟,租金超过前滩也是必然。
所以这三个高端项目相比,百汇园肯定还是首选。
前滩天御也是大热门,前滩南百合园就有套住的风险。

▼
以上为正文
编辑∣环线咨询